天籁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在线阅读 -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第25节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第25节

    “今天路面结冰,再加上风大,细妹人瘦,经不住,所以摔了。”

    “好在这回细妹是和荷花一起来,荷花喊我们过去把她救上来。”

    到了这个时候,知青们越发意识到修路的重要性。如果道路修通,细妹就不会摔倒。退一万步讲,就算摔倒也能及时送往曲屏镇中心医院,不至于在条件简陋的农场卫生所心惊胆战。

    一阵兵荒马乱,姜医生和向北赶了过来。

    姜医生检查之后,表面有些凝重:“摔得太严重,小腿胫骨骨折有错位,轻微脑震荡,我要正骨、打石膏,你们赶紧补个挂号,把费用交了。”

    向北二话不说掏了钱,配合姜医生正骨。

    “咔嚓”一声脆响,昏迷中细妹痛得惨叫起来,吓得陈志路面色大变,以为姜医生把她的腿硬生生地掰断了。

    姜医生的确有一套,不借助仪器设备只凭眼睛和手便能判断出骨头受伤情况,一推一拉再一转,错位的胫骨归位,打上石膏、用纱布缠上,再清理全身上下的伤口,该缝针的缝针,该消炎的消炎,该包扎的包扎,一直到中午才完成治疗。

    萧爱云悠悠醒来,看到自己身在医院,双手包裹在一顶棉帽之中,身旁站着陶南风与乔亚东。

    “我——”她声音有些嘶哑。

    见萧爱云终于醒来,陶南风终于松了一口气,凑到她跟前:“你醒了?”

    “没事就好。”乔亚东微微一笑。

    乔亚东的笑容落在萧爱云眼中,仿佛春风拂面。她抬起手,紧紧抓着棉帽,眼中噙着感激的泪水:“谢谢你们。”

    军绿色棉帽,内衬棕色毛皮,暖和厚实,萧爱云认得是乔亚东的帽子。

    今天人虽昏沉,但并非完全没有意识,只是如同飘在海浪中的一艘小船,晃得她完全没办法说话、思考。陶南风背着她、陪着她,给她喂水、擦汗,她都知道。

    乔亚东摆摆手,开玩笑地说:“说什么客气话,我们革命友情深厚无比、坚不可破。”

    “谢什么,我们是朋友。”陶南风挨着病床坐下,压了压被角。

    萧爱云拉着她的手,眼中满是依赖:“陶南风,多亏有你把我背到卫生所来。你不知道高烧的时候我好痛啊……感觉骨头缝都在痛,痛得我只想哭。”

    陶南风点了点头,她知道高烧是什么感觉,痛到在床上踡成一团,只有不断地喊着“mama”才能抵挡这种痛。

    从七岁母亲去世,父亲再婚将冯清娥娶回家,陶南风已经很久不敢触碰“mama”这个词语。陶悠很快就适应了继父的存在,热情亲密地喊陶守信为“爸”,但陶南风却只称呼继母为“冯姨”。

    父亲和自己给予了冯春娥、陶悠最大的善念与尊重,可是换来的却不是温暖和感恩。陶南风有很多心事,一直藏在心底,因为她不喜欢激烈的冲突,担心让父亲为难。

    旁边病床的细妹一直没有清醒,甚至开始呕吐。姜医生眉头紧锁,对向北说:“脑震荡,我们这里治不了,赶紧送镇医院去拍片子,别耽误孩子病情。”

    细妹的父亲范五福收到消息赶来,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拼命地磕头:“向北,你救救她,你救救她,她还只有十二岁。医药费我会还给你的,将来有钱一定还。”

    向北将这个才四十几岁就被苦难压得苍老的庄稼汉子扶起,道:“范叔你放心,我一定救。”北坡与南坡虽然通行不易,但两边的村民沾亲带故,论起亲戚来向北得称呼细妹的父亲一声“叔”。

    范五福千恩万谢,哽咽难言,黑瘦的脸上满是泪水,蹲在墙角捂住脑袋,自责与担忧让他整个人看着老了十岁。

    看到这个为女儿生死揪心难过的父亲,陶南风心里很不是滋味。

    细妹为什么会滚落山崖?说到底还是细妹感谢修路队开通隧道,想把最甜最清的罗汉泉水送给修路队员们喝。

    若是刁钻之人,恐怕早就哭闹不休:我家细妹是因为你们摔下去的,那就得你们管!可范五福是个老实人,明知细妹是因为给修路队队员送水而受伤,内心却对大家全无埋怨,提都不提送水一事,反而对大家送来看病感激涕零。

    这样的村民,让陶南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原来这世间有冯春娥、陶悠那种得寸进尺的小人,更多的却是知恩图报的好人。

    知道范五福家里困难,陶南风取出两块钱递给范叔:“叔,这钱你收着,给细妹补营养。”

    其余人看到陶南风拿钱出来,纷纷翻口袋找钱。一毛、两毛、五毛、一块……零零碎碎的钞票送到范五福手中,他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你们都是好人,都是好人咧。”

    接下来,向北安排一副担架,由四名体格健壮的修路队队员轮流抬着,在范叔的陪同之下将细妹送下山去,嘱咐了一句:“看这天气,马上就会下雪。你们快去快回,如果大雪封山……恐怕难得回农场,只能等雪化。”

    听到这话,陶南风心中一惊,明眸清澈,认真地看着向北:“大雪封山?”

    向北还没回话,几个修路队队员抢着说话。

    “你们这些新来的知青还不知道吧?秀峰山海拔高,十二月底就会下雪。一旦下雪山路难行,只能困在山上,这就叫大雪封山。”

    “前一阵子不是让你们储藏土豆、玉米吗?就是冬天缺蔬菜,要存口粮啊。”

    “不过你们也别怕,下雪也不是只有坏处。按照农场惯例,只要一下雪就会杀猪分rou。”

    听到这里,几个江城来的知青不知深浅,眼中带出丝兴奋:“真的?有rou吃!”

    向北点点头:“后勤科已经开始做准备。”眼前这些都是孩子,光知道有rou吃,却没有想过养猪场那十几头猪能够顶多久?到后来食物匮乏、严寒难挡,秀峰山的冬天真的非常难熬。

    陶南风问:“下雪了,还能修路吗?”

    向北摇头:“不能,所有工作都得停下。等到下雪你们就会知道,山上的风雪非常大,根本没办法出门。”

    陶南风定定地望着向北,从他的眼中看到隐忧。如果连门都出不了,那得是多大的风雪?

    刚刚还期待着分rou吃的知青也明白过来,开始紧张起来。

    “只能呆在屋里吗?那我们得多备些柴火。”

    “农场会按时给我们发米粮吗?”

    “邮递员不能上山了吧?那我怎么和家里人联系?”

    “完了完了,我得赶紧下山跟家里人说一声。谁知道这雪要下多久,要是我爸妈一直收不到我的信,连年都过不好。”

    听到知青都在担忧与家人的联系,陶南风抿着唇、双手紧握。到底为什么,写了几封信回去都没有回音!不会是父亲出了什么变故吧?

    越想越怕,双手越攥越紧,指节开始泛白。

    向北的目光落在陶南风的手上,若有所思:“这样,明天放大家的假,你们一起到曲屏镇去一趟,邮局、供销社、布店……想寄信的寄信,想买什么就买,赶紧安排一下。如果要预支工资的,等下去财务室打个条领钱,我来签字。”

    听到向北这话,所有知青都欢呼起来。

    “好耶!向场长真是我们的好领导。”

    “回去就写信,多写点,让家里人放心。”

    “快点快点,领钱买鸡蛋糕,哦不,鸡蛋糕不经放,还是多买点发饼存着。”

    发饼是当地一种零食,发酵的面饼,烤得yingying的,小麦香混着碱味,风味独特,很扛饿,还耐保存。

    一时间,刚才因为萧爱云发烧、细妹摔伤而沉郁的氛围渐渐消散,就连萧爱云都恨不得从病床上爬起来赶紧回去写信。

    因为有姜医生拦住,萧爱云只得眼泪汪汪地拉着陶南风的手叮嘱:“你帮我领钱,等下带信纸和钢笔过来,我把信写好你明天记得帮我把信寄出去啊。”

    思乡心切的知青们此刻一颗心全在如何与家人联系上,刘丽丽笑眯眯对陶南风说:“你放心去吧,这里有我呢。”

    陶南风点头离开,与众人一起到财务室预支了下个月的十六块钱补助,给萧爱云送去纸笔之后,匆匆赶回知青点。

    李惠兰和叶勤还没下工,屋里只有陶南风一个人。

    寒风在窗外呼啸,陶南风却觉得胸口似有一团小小火焰在燃烧。她坐在桌前,铺开信纸,拿起钢笔,提笔写下一行字。

    “爸,你还好吗?”

    眼前的字迹变得有些模糊,陶南风抬眸看向木窗。浅色窗帘轻轻扬起,仿佛在温柔地安抚着她。

    “爸,我在农场挺好的,天气渐冷,眼见得大雪将至,可能会有一段时间不能给你写信……”

    第21章 家书

    第二天一早, 十个在修路队工作的知青顶着寒风一起下山。

    魏民在保卫科,李惠兰与叶勤在养猪场,萧爱云在医院, 还有几个被基建科安排修缮其余几个知青点走不开。

    大家将钱贴身收好, 结伴同行,山路虽然艰难,却阻不住一颗思乡之心。

    “上个星期邮递员老李到农场来,背了两大兜信和包裹单,你们谁的信最多?”

    “哈哈, 肯定是乔亚东。乔亚东家里只他一个儿子,他mama三天两头一封信, 一个月寄个大包裹, 真羡慕!”

    “还有叶勤。听说她爸妈、两个哥哥特别心疼她,上回她一个人就收到了六封信,还有两个包裹, 都是衣服和糖果饼干, 是不是啊, 陶南风?”

    所有的目光都投注叶勤的室友、陶南风身上。

    陶南风点点头, 轻轻“嗯”了一声。

    乔亚东这才意识到一件事——陶南风来农场这么久, 竟然没收到一封信。这不正常!

    “陶南风, 你家里人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给你写信?是不知道寄信地址吗?”

    乔亚东刚刚问出这句话, 胡焕新便反驳道:“不可能不知道!当时我们收到通知书的时候, 上面都会写清楚报到时间与地点、党团组织关系、粮油户口、行李物件对应的地址。”

    另一个绰号“徐眼镜”的知青徐言波也点头证明。

    “是的, 我记得非常清楚, 通知书的题头就写了一句话:徐言波同志, 你响应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口号, 积极报名上山下乡, 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光辉道路,已光荣的被批准去湘省德县秀峰山农场。我们的去处写得这么清楚,怎么可能不知道寄信寄到哪里。”

    乔亚东皱眉思索:“陶南风,我记得当时在来农场的路上,问你为什么报名上山下乡,你说是你姐摔断腿来不了,你代替她。”

    “是啊,我替我姐来的农场。”陶南风目光低垂,两条辫子垂在胸前,整个人看着有些闷闷的。

    旧事重提,大家现在同吃同住同劳动,早就互相熟悉,兼之陶南风带着大家盖屋、修路,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喜爱,于是众人便问出一直存在心中的疑惑。

    “原本是你姐报的名,但是你替她来农场。于情于理,你姐也应该感谢、慰问你啊,为什么她不给你写信?”

    “你妈难道是个偏心的,只喜欢你姐吗?可是手心手背都是rou,她怎么也得问问你在这边的情况吧?我爸写信的时候都说,我妈担心我一个人在外地吃苦,天天哭呢。”

    “我记得你爸是大学教授,三个多月了他为什么不给你写信?”

    众人关心的话语仿佛一股暖流注入心田,陶南风抬手轻轻压住斜背着的军用挎包,里面装着自己写好的信,还有同屋三个女孩要寄出的信,厚厚一迭。这些信是思念家人的见证,也是独在异乡的情感宣泄。

    陶南风终于说出了一直不肯宣于口的家事:“我母亲已经去世,现在这个是继母,报名下乡的是继姐陶悠,和我同岁,大月份,她并不是我的亲jiejie。”

    “哦……”

    知青们嘴巴圆成o形,同时发出这长长一声。

    “小白菜,地里黄。七八岁,没了娘。好好跟着爹爹过呀,就怕爹爹娶后娘。养了个兄弟比我强呀,他吃菜我喝汤。”

    这一首《小白菜》的童谣,哪个小时候没唱过?谁家要是有了后妈,不懂事的孩子就会跑到他家屋前屋后唱,一直唱到他眼泪汪汪才算完。

    所有人都同情起陶南风来,原本还觉得她话少不热情的人也心疼起来:陶南风竟然有个恶毒后妈,真可怜,难怪她平时话少,肯定是心里难受又没办法对别人说呗。

    陈志路一拍胸脯:“别怕,以后我就是你哥。你后妈要是敢欺负你,我帮你揍她!”

    从盖砖瓦房开始,胡焕新就特别崇拜陶南风,也跟着喊:“还有我,我也是你哥。”

    乔亚东温柔地看着陶南风:“还有我。”

    其余几个也纷纷表态:“陶南风,你后妈不管你,我们管你!你是我们二十个江城知青中年龄最小的,以后就是我们的小妹。”

    陶南风被一群伙伴簇拥着向前走,眸光如星般灿烂,嘴角渐渐上扬。

    胡焕新从小在农村长大,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和父母关系一般,当下便安慰陶南风:“我妈也偏心,只喜欢我弟弟。我们现在长大了,有手有脚哪里养不活自己?何况,你还有我们这么多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