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快穿之炮灰男的逆袭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27

分卷阅读627

    馆的存在,晋商们大多没有避忌与关外女真、蒙古等部落之间的交易往来。

可以说历史上的晋商真的为了利益什么都不顾了,先是粮食布匹,后来的铁器和原铁,再后来甚至连火器都偷偷运往关外,交易给女真。

前者只交易粮食,季言之或许还能够网开一面,不对晋商们赶尽杀绝。但是涉及到武器交易,那就真的触动到季言之的那根敏感神经了。

军火走私在后世的确赚钱,单看在二战时间,四处贩卖武器从而速度崛起,成为后世数一数二强国的M国就知道了。后世都是如此,更别说还处于冷兵器时期的古代了……

成为崇祯的一开始,季言之早就下定决心,在他努力扛过小冰川时期带来的恶劣气候的前期,要把一切不利于因素都扼杀在摇篮里,所以他决定不会容忍身为大明人,却为了他妈的私利,就把国家的利益给卖了的存在……

“将他们的罪名广而告之天下。”火大的季言之在朝堂之上,气势迫人的道:“国自有法度,既然他们干了如此忘了祖宗的事,朕也不必为他们遮掩,呵,朕定要这群通敌卖国的商贾全部遗臭万年…”

文武百官不敢开腔,这不是他们没有话说,而是原先有和晋商有牵扯,每年都收了丰厚孝敬的官员出面劝谏季言之杀戮之心不要过重,为帝要仁慈宽厚的时候,季言之直接让曹化淳当庭念了该官员每年收取的丰厚孝敬数儿,和他小妾们的家人打着他的名义为非作歹、鱼rou乡邻的罪名……

曹化淳还没念完该官员的罪名,该官员就成了一条死鱼直接瘫在了光滑溜溜的大理石地板上。

当然了,依着季言之做事情讲究赶尽杀绝的性格,别以为这位上杆子找死的官员就幸运的躲了过去。季言之直接就吩咐看金銮大殿门的太监们将他托了出去,并朱口判罪,抄家、阖家不分老少男女一起流放三千里。

别怀疑季言之不杀他,绝对不是因为他觉得杀人太多容易影响天和的缘故,而是季言之相信即使是辣鸡也有回收再利用的地方。比如闽南、靠近后世越南老挝的地方,目前正需要大量的人手开荒屯田……

嗯,这回干脆只把首恶诛了,与其者一同流放至闽南吧!

打定这个主意,季言之看了一眼神色明显各异的朝臣们,突然抿嘴露出了一抹浅浅的微笑。季言之继续说道:“首恶当诛那是必然的,不过…既然诸位爱卿劝谏朕不要杀戮之心过重,那么从者,朕可以网开一面…这样吧,就首恶当诛,三族不论老幼病残皆流放至闽南。”

文武百官不约而同的哽了一下,然后齐齐呼道‘陛下圣明!’

季言之觉得自己的确很圣明,所以大发慈悲放了拍马屁的文武百官一马。

下了朝,季言之依然回养心殿窝着,分别执掌东西两厂的曹化淳、王承恩时不时的出现汇报一下工作,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

而有了晋商们的‘慷慨解囊’,那场席卷了沿海大部分乡镇的超强龙卷风所带来的灾害,算是平稳的度过了。但季言之依然没有松口气,因为崇祯二年依然是大灾小难不断。

历史上明朝末期民乱频繁爆发,除了少数的农民起义是想搏一个滔天的富贵,大部分的都是被衣不果腹、朝不保夕的生活给逼的!包括兵变也是,即使再有拳拳爱国之心,也抵不过饿肚子啊!

做了很多世的皇帝,季言之很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何种手段来稳固民心,以及怎么凝聚军队的战斗力和爱国之心。总之在季言之一边用各种正大光明名义抄家得来的钱财支付常年累月拖欠的军队粮饷,一边又略施小计,让大明军队真的成了国之胆、君之魂的情况下,本该崇祯二年发生的诏定逆案和陕西起义军攻三水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不过人祸可避,但是天灾……

崇祯一年,季言之下令大面积推广种植红薯,还是有一定成效的。至少在对比小麦、水稻惨烈的收成,几乎全部丰收的红薯当真算得上救命的神极农作物……

堆积如山,以红薯为主的粮食让季言之的心情好了很多,即使外出的商贾依然没有带回他想要的例如玉米、土豆等等的农作物,但季言之的好心情还是一直维持到了——陕西延安府等地无雨大旱和四川成都松潘卫地震等噩耗传来的那一刻。

——这方小天道一定跟劳资有仇,见不得劳资舒畅是吧!

到底忍住咒骂出声的季言之直接将手上的陕西延安府尹和四川松潘卫县令上书的奏折给摔在了地上。

季言之转而招了六部尚书进宫来商议此事。

说到底其实也没什么好商议,无非就是核实后派钦差大臣前往受灾当地赈灾。所以季言之主要和六部尚书商议的是后金皇太极亲自督军攻入龙井关的事情……

“坚壁清野。告诉孙承宗,朕希望看到后金军队所到之处,无一户人家,田野皆是空旷的场面。”

在季言之看来,再凶悍的敌人也要有丰厚的物资支撑才能够所向披靡,一旦没了及时补给,呵,怕是战斗力要打上不止一半的折扣,毕竟辽东城池之坚可不是说假的,历史上清兵之所以能胜利入关,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吴三桂开了山海关,亲自放清兵入关的缘故!

季言之扯了扯嘴巴,掩下内心不知何时起的暴躁,尽量心平气和的道:“至于进攻,大明如今算是多事之秋,损耗方面能免就免吧,虽说朕很推崇进攻就是防守这句话!”

礼部尚书兼御史杨维垣道:“圣上说得及是,只是陕西那儿,陛下真的打算驻军,只为护卫那里丰富的矿产资源?”

“不派重兵驻守,难道任由官商勾结,将利国之器贩卖到关外?”季言之哼了一声:“你提的这个问题倒提醒了朕,朕不光要派重兵把守,还要将居住在不适宜耕种土地上的百姓迁出来。”

礼部尚书兼御史杨维垣没话说了,因为季言之在他们看来虽说有点想一出是一出,但说句良心话,到现在为止他所下的政令都很大程度的缓和了大明目前在财政上的窘境…

杨维垣福了福身,恭敬的道:“圣上,微臣会将迁移百姓之事做得妥妥当当。”

“嗯,继续不许用强硬手段,不然小心你的皮。”

季言之相信大明锦衣卫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事实上也是,对比一切以在任皇帝意志为准的东西二厂,大明锦衣卫的名声在广大老百姓的心目中真的达到了防止小儿夜啼的地步。

总之有着锦衣卫的全程监督,即使当地负责迁移的官员们想以此牟利,也是有贼心没贼胆,全都乖巧得跟孙子似的,上面说什么就是什么、根本就没考虑过阳奉阴违……

这是崇祯二年,进行得比较顺利的事情。再一个,在周皇后想明白不作